11、收塵極面積(m2):收塵極板的有效投影面積。由于椒板的兩個側面均起收塵作用,所以兩面均應計入。每一排收塵極的收塵面積為單電場長度與電場高度的乘積的二倍,每一個電場的收塵面積為一排極板的收塵面積與電場通道數的乘積。一個室的收塵面積為單電場收塵面積與該室電場數的乘積。一般所說的收塵面積多指室的收塵面積。
12、比收塵面積(m2/s/m3):單位流量的煙氣所分配到的收塵面積稱為比收塵極面積。它等于收塵極面積(m3)與煙氣流量的煙氣量(m3/s)之比。比收塵面積的大小,對電收塵器的收塵效果影響很大。它是電收塵器的重要結構參數之一。
13、處理風量(m3/s):即被處理的煙氣量。通常指工作狀態(tài)下電除塵器人口與出口的煙氣量的平均值。它等于工作狀態(tài)下電除塵器人口處的煙氣流量與除塵器漏風量的一半之和。
14、驅進速度(cm/s):荷電懸浮塵粒在電場力作用下向收塵極板表面運動的速度稱為塵粒子的驅進速度。它與電場強度、空間電荷密度,粒子性質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不同粒子的驅進速度懸殊很大。工程中通常用的是有效驅進速度(ωo),它是根據某一電收塵器實際的收塵極總面積(A),處理煙氣量(Q),以及實測效率(η),利用多依奇效率公式η=1- e(A/W),算出來的,它包含了電極構造,電場強度,粉塵性質、濃度變化、粒徑大小,電場風速,煙氣濕度,氣流分布,積灰厚度,振打效果,二次揚塵等很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它是對電收塵器性能進行比較和評價的主要參數,也是電除塵器設計的關鍵數據。
15、收塵效率(%):含塵煙氣流經除塵器時,被捕集的粉塵量之比稱為收塵效率。它在數量上近似等于額定工況下除塵器進、出品煙氣含塵濃度的差與原人口煙氣含塵濃度之比。收塵效率是除塵器運行的主要指標。